企业新闻

Corporate News

信创要参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信创”关键词:关键核心技术、科技自立自强、新型举国体制、创新驱动……
  •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8日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展望全年经济的风向标。

此外,2023年作为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进程。对于市场主体、产业、企业而言,开局之年的新战略、新政策、新举措将作为“源头”,隐含未来5-1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及行业发展方向。

对于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李克强总理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驱动”、“数字化”和“绿色”等关键词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高频词,透过这些高频词也不难“读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关键支点。


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五年来,我国取得了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非首次被提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便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则强调,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在阐述去年工业发展情况时指出,2022年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6%、7.9%,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在3月5日开启的第一场“部长通道”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也表示,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在整个GDP中占27.7%,我国制造业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就下一步如何推进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而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在核心技术攻关上,金壮龙指出将一手抓基础支撑,一手抓高端装备引领。即一方面要突破一批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和基础工艺;另一方面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要在大飞机、工业母机、深海装备、医疗装备、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标志性的重点产品。

具体而言,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敖虎山带来了在医疗制造业领域的建议,“建立国家发明科学院,推动科技强国的体制机制创新”。

“我国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仍严重受制于国外,原因之一是我国临床医生没有科研创新的能动性,一线医生与科研、实验室脱节,医生与医药企业的科技创新脱节,缺乏科技转化的相关经验。”敖虎山建议,“可以建立我们自己的国家发明科学院,在提高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动性,帮助科技人员更好地实现科技转化,从技术走向产品,从理论走向实践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在深化改革工作方面,报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认为,2023年不仅是经济重启之年,也是改革深化之年。对于企业而言,改革的重要机遇,便是“新型举国体制”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所涉及的重点行业,以及向着“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

“举国体制”,顾名思义,是指特殊的资源配置与组织方式,由政府统筹调配全国资源力量,达成相应目标任务。“举国体制”首次被提出是在200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以新世纪我国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

“新型举国体制”首次提出则是在2011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型举国体制”,此后“新型举国体制”便主要用于科技创新方面。

2012年以来“新型举国体制”共有15次官方表述,2022年至今共有以下5次:

1.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指出,“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

2. 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3.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4. 2023年1月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指出,“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5. 2023年2月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指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不难看出:“新型举国体制”的任务便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四个面向”为中心,同时结合“十四五规划”以及政治局集体学习等相关内容,“新型举国体制”所聚焦的重点方向及行业:

1.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基础软硬件、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
2. 面向经济主战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
3.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油气勘探开发等;
4.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新发突发传染病、生物安全、医药和医疗设备等


提速数字化转型

过去五年,数字经济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以上。本次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2023年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数字化已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发展是由产业数字化支撑,而产业数字化则是由企业数字化转型得以实现。

报告指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这些不仅是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的具体支撑,更是摆在企业面前“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伴随着未来创新驱动战略的逐步深化,政策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仍会不断加大。

此外,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以上行业的数字化则为重中之重。

“可以从多个角度,让平台经济发挥更大作用。”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可以推行更多绿灯投资案例,给平台经济企业松绑;其次,规范引导平台经济企业在重点领域的发展,如在促就业、促消费领域,政府可以通过一部分投资来引导、撬动平台经济企业更大的投资;最后,引导平台经济企业尤其是龙头“走出去”,开拓更多市场。

此外,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谈及如何转型,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联主席燕瑛建议,首先可以加强政策资金与专项资金引导,精准帮扶中小制造业企业解决数字化改造融资难问题;其次是政府主导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学习平台,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各种专业的政策解读和免费诊断工具;最后是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作用,探索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开放数字化转型资源。

在如何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研究员曲伟建议,通过保障数字化人才供给,助力高质量发展。“第一,从长远来看,需加强高校数字化学科和专业建设。第二,当务之急,需推进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第三,在职业分类中,增加数字化相关的人员类别。”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五年来,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紧紧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有效应对外部打压遏制。

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对内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外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制胜法宝。中国经济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必须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跨越。

此外,在日趋复杂严峻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只有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攻克“卡脖子”难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成功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2023年创新驱动战略三大重点方面

一是创新驱动目标,报告中指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

二是创新驱动主体,报告中指出“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三是创新驱动的两大发力方向,报告指出“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到创新,很多身处相对传统行业的企业会认为与自己无关。需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创新驱动的新支柱,而传统制造业是创新驱动战略的基本盘,二者缺一不可。


企业长期机遇: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已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指路明灯”。“专精特新”一词自2011年时任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首次提出以来,国家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

2022年6月,工信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构建包含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个层次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相关政府部门一方面以认定奖励、资金补贴、资源倾斜等方式直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另一方面联合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行业内龙头企业及专业化服务商共同构建了多元化的企业服务生态,通过研发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对于企业而言,创新发展并不是难以落地的宏大叙事,“专精特新”早已是“指路明灯”。建议企业要尽力、尽早按照“专精特新”的标准去发展。未来,各级政府在财力、人力、物力上会也将投入更多的资源支持“专精特新”。


精耕细作绿色转型

“绿色”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的关键词之一,也是各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过去五年,我国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

在双碳背景下,绿色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金壮龙指出,我国在绿色化方面已形成“1+4”格局,“1”即总方案,工业领域碳达峰方案;“4”即四个行业,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这四个行业都制定了碳达峰方案,下一步就是要一件一件抓落实。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在宏观层面如何推动绿色转型上,王鹏建议,首先,可以通过多元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补贴政策等促进企业绿色化发展;其次,通过绿色金融加以支持;最后,在具体行业的绿色发展上可以给予针对性政策支持,如新能源汽车下乡、公共领域政府采购相关方面等给予绿色产业一定的支持。

具体来看,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洪明基建议,餐饮企业对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关注度持续上升。相关政策可着力打通困扰行业的特定限制,助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洪明基建议,一来可推动出台餐饮行业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指导细则,切实鼓励餐饮企业直接参与绿色电力交易,降低开户门槛,有效解决转供电这一瓶颈因素。二来可推动形成更为科学的电价形成机制,凸显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环境价值。最后,可加强对餐饮行业循环经济试点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搭建平台、组织特定区域内试点等方式,积极支持餐饮行业探索循环经济可行模式。

一图读懂2023《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信创咨询”微信公众号



上一条:信创安全调研:政府再建项目全面适配国产化 信创安全加速落地 下一条:【网络安全知识】一图读懂《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关闭